——教育系统抗击疫情“停课不停学”系列报道之二
2月20日,清晨5点刚过,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语文教师刘建伟就走出家门,去给学生上课。
说是上课,课堂却不在教室里,而是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的演播室。学生也不是班上那些熟悉的面孔,而是全国各地盯着大大小小屏幕的学生。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的大中小学学生不得不长时间居家,但学生的成长不应因此而“断线”。在这样的背景下,“停课不停学”这种前所未有的新学期打开方式随之“上线”。
非常时期的应急之举,涉及的却是数以亿计的师生。如何打好这场战役,努力把“停课不停学”这件好事办好?这是教育系统必须全力以赴答好的一张“考卷”。
扎实推进线上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叮咚、叮咚……
疫情防控期间,天津市和平区万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邹燕每天的工作,是在各个微信群里此起彼伏的声音中开始的。
按照天津市“停课不停学”工作方案提出的“一区一案、一校一策”的要求,和平区组织名师为中小学各年级录制了统一的微课。对多数教师来说,围绕课程进行辅导,确保学生居家学习的效果是日常的主要工作。
组织学生收看微课、布置作业、参加线上集体教研、批改学生返回的作业……尽管工作节奏很紧张,邹燕却感到“累并快乐着”。因为能够帮家长和学生解决居家学习期间遇到的种种困惑,她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不仅是邹燕,在全国,疫情防控期间挖空心思上好课的教师比比皆是——湖北省荆门市文峰中学教师李安学,每天花40多分钟爬到山顶找信号;河南省郑州市第五十四中学教师杨丽丽,请爱人帮忙做直播实验;北京商业学校教师侯德成,在自家厨房直播起了餐点制作;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藻溪小学教师单芃,把油菜花海变成了直播间,只为了让学生在家也能“闻”花香、“触摸”春天……
事实上,“停课不停学”实施之初,不少教师颇有压力,也有教师在网上发帖,调侃自己被迫化身“十八线主播”。
直播课要讲得让学生满意、教师自己满意并非易事。一场成功的直播背后,往往是一个团队的反复打磨、紧密协作。“整个团队仅线上专门研讨就进行了17次。”刘建伟用自己讲的《找春天》这节课举例说。
正是为了不给教师增加额外的负担,2月11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专门表示,开展“停课不停学”、做好网上教学工作,没有必要普遍要求教师去录播课程。随后,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文件,再次强调了“防止给教师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2月17日上线、免费为全国师生提供大量优质教学资源的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正是对上述文件精神的落实。在这里,来自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等18所学校的470余名优秀教师,呈现了他们精雕细琢的精彩。
在重庆市奉节县小学教师刘杰看来,这个平台资源丰富,在这个特殊时期上线,无疑是雪中送炭。
与此同时,各地在探索、磨合过程中不约而同作出同样的选择——组织部分名师统一录制课程“托底”,允许不同区域和学校结合自身实际个性化施策。
这些举措,让教师得以抽出时间,给学生居家学习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指导。
“大家一起教研给学生出‘学习单’,我学到了很多出题目的技巧。”邹燕说
从居家学习特点出发给学生合适的指导
这个特殊的新学期刚开始,北京大学附属小学一年级学生小奇就已收获满满。
线上开学后,北大附小每周给学生发送一次“学习包”,安排学习任务。体育锻炼、家务劳动、读书、远望……内容简单明了、充分考虑学习资源是否易于获取,是这些任务的特点。
在小奇母亲颜女士看来,学校的安排充分考虑了居家学习的特点,“课业不重,老师会保持和学生的互动,这种陪伴对孩子居家期间的身心健康很重要”。
“‘停课不停学’应该是一种广义的学习,学习的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的这番表态,代表了教育部对灵活开展居家学习的一贯态度。对此,颜女士非常认同。
为避免学生网上学习时间过长,教育部出台文件,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指导学生合理确定网上学习时间。
陈熙文,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学校高三学生。居家在线学习后,陈熙文发现,老师们的课还是一如既往地精彩,尤其是当听到语文老师从疫情防控讲到人间大爱,英语老师悼念球星科比并分享他所理解的“曼巴精神”时,陈熙文产生了共鸣,热泪盈眶。
在家学的东西开学了还要重学吗?关于居家学习与正式开学后课堂教学的衔接问题,不光家长心存疑惑,很多教师心里也没底。
“这个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特殊性、准备性、衔接性。”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看来,教育部提出的“要防止以居家学习完全代替学校课堂教学”的要求,正是对上述疑问最好的回应。
着力解决偏远贫困地区学生居家学习难题
江西省宜春市金桥小学四年级学生刘思云,前一段时间有些不开心。
原来,居家线上学习一段时间后,随着上网消耗的流量不断上涨,刘思云家里仅有的一部手机眼看就要欠费了。
流量在不断消耗,随着流量一点点见底的,是刘思云学习的热情。
一筹莫展时,她的手机突然收到一条短信——移动、电信、联通为支持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教学工作,将推出10元定向流量包,可满足从2月20日至3月31日线上学习的流量需求。
“再也不用为流量担心啦!”刘思云的情绪转阴为晴。
短短数十字短信的背后,是宜春市为保障全市86.6万余名中小学生在家安心学习、减轻家庭负担作出的努力。
原来,针对线上教学流量消耗大、费用高的问题,宜春市领导召集移动、电信、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宜春分公司负责人现场办公,协调为有需要的家庭开通了“爱心流量包”,确保全市中小学生在线学习流量无忧。
线上教学带来的支出,在有些人看来微不足道,但对一些贫困家庭来说,却是不小的负担。
其实,部分偏远贫困地区无网络或网速慢,学生的学习问题一直是教育部最牵挂的事。为了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兜底”,教育部第一时间协调安排中国教育电视台开播《同上一堂课》空中直播课堂,实现了对广大偏远农村地区的全覆盖。
同样是为了“兜底”,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采购了435台平板电脑集中配送给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浙江省常山县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送去了电视,广东省给30万名建档立卡学生赠送了助学流量包,安徽省肥东县806名教师与3667名建档立卡学生结成了帮扶对子。
教育部还多次印发通知,要求学校、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现有条件,选择网络学习或电视空中课堂学习,尽量避免因打印作业或学习资料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把‘停课不停学’这件好事办好,从教育部到地方各级教育部门把能想到的都想到了,能做到的都做到了。”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中心校校长刘军感慨地说。(本报“停课不停学”特别报道组 报道组成员:柴葳 高靓 张晨 苏令 高毅哲 焦以璇 于珍 李澈 刘亦凡 唐琪 本文执笔:李澈 苏令 统稿:蔡继乐)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三、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组织中小学图书馆图书审查清理工作,年内争创全省最美校园书屋和省一级图书馆10个以上,构建市、县、校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网络体系。
涉及每个人!唐山将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
内容来源:澎湃新闻
近日,唐山市防控办转发了市教育局制定的《唐山市中小学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条件达标细则》,明确要求,各县市区防控办和教育局会同卫生健康部门依据《达标细则》,指导属地学校做好开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组建联合检查组,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谨的态度,对属地学校进行开学条件核验,核验不达标的不得安排开学。
《达标细则》在组织领导、方案制定、制度建立、全员培训、物资保障、清洁消毒、隔离区域、建立台账、校园管理、教学准备等10个方面,细化分解为27项具体核验条件,每一项条件核验为“否”的,即视为“不合格”,经整改仍不到位的,不得安排开学。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改委会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支持鼓励劳动者参与线上职业技能培训的通知》,并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人才网上学习平台”(www.tech-skills.org.cn)。
为了更好地提供线上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广大劳动者,该平台近日进行了改版升级,于3月22日全新上线。
全面升级,加强线上服务
升级后的“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人才网上学习平台”在原有栏目基础上,增设就业服务、培训项目、直播课堂、资料下载等模块;同时提供学时记录、证书打印等功能,并增加帮助中心、智能客服、意见反馈等服务项目,帮助广大劳动者解决在学习流程、获取资料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完善反馈机制,进一步优化用户服务。
服务大局,免费开放资源
“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人才网上学习平台”目前提供信息技术、汽车、新能源、建筑工程、物流、机电、经济管理、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企业信息化管理等14个大类44个二级分类的微视频课程资源近3200个。为了更好地援企稳岗,疫情期间,平台线上培训资源全部免费开放,并通过学时记录、档案证书等方式,帮助企业建立劳动者职业培训电子档案,做好进一步提升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的安全保障支撑。
未来,“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人才网上学习平台”还将加大课程开发力度,以开放共建为原则,撬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长期积累沉淀的优质资源和各类社会头部创作力量,实现内容整合,不断提升平台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打造一个覆盖面广、专业性强、服务性高的职业技能线上培训平台。
教思政厅函〔2020〕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党委、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党委: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推进高校师生廉洁教育和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教育部以“守初心、知敬畏、扬正气、担使命”为主题,举办了第七届全国高校廉洁教育活动暨“携手打击腐败”公益广告作品征集活动。各地各高校认真组织、精心实施,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切实推动了高校廉政文化作品的创作传播,促进了廉洁知识的学习宣传,对引导高校干部师生坚守初心使命、涵养道德操守、葆有敬畏之心、弘扬社会正气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部分作品推荐参加“携手打击腐败”国际反腐败公益广告青年大赛决赛和宣传展示活动,取得良好成绩。现将结果予以公布,希望各地各高校认真总结经验,加大网上网下、校园内外宣传展示力度,进一步推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和廉洁教育活动全面深入开展,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强保证、营造良好环境。
附件:1.第七届全国高校廉洁教育活动暨“携手打击腐败”公益广告作品征集活动艺术设计类作品入选名单
2.第七届全国高校廉洁教育活动暨“携手打击腐败”公益广告作品征集活动网络新媒体类作品入选名单
3.第七届全国高校廉洁教育活动暨“携手打击腐败”公益广告作品征集活动表演艺术类作品入选名单
4.第七届全国高校廉洁教育活动暨“携手打击腐败”公益广告作品征集活动书画摄影类作品入选名单
5.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廉洁知识问答先进个人名单
6.第七届全国高校廉洁教育活动暨“携手打击腐败”公益广告作品征集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名单
教育部办公厅
2020年3月9日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